如何让品牌营销自发传播?这个时代的每个品牌,都希望用户能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帮品牌传播。什么是自传播品牌?自传播品牌不是只让消费者看到一句有共情的文案、高颜值的包装或空间,继而拍个照发发朋友圈这么简单。
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传播品牌,是消费者自发愿意和品牌在一起的状态。自传播品牌的前提是:商业模式、盈利模型、产品和运营品质自信达到80分以上,否则会产生负口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要做自传播品牌?只有了解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变化,才能得到一个对当下和未来更加清晰的视野。
1、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进步导致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传播传播,看到才能传播。在过去,因为传统渠道的稀缺性,品牌方需要争夺用户注意力,快速的让用户知道“产品功能”,所以我们收到的信息难免粗暴。广告经典。但用户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没有主权,主权在品牌方手里。
品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传播,消费者“被迫”看见品牌信息。品牌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消费者的反馈,消费者也无法和品牌产生对话。用户帮品牌的传播也只停留在口口相传。
现在:除了过去的传统渠道外,我们也能在各种APP平台上看见品牌,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品牌。品牌主权→用户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
用户发什么?品牌方需要为用户准备好可供分享的内容素材。这个内容对于消费品来说,从电商主页、快递开箱、打开包装、看到产品、使用产品、扫码关注、公众号查阅的全程,都是内容。对于餐饮来说,从进店、走进、坐下、用餐、菜品,都可以算作内容。
用户为什么发?没有消费者愿意发一条自己很排斥的硬广内容。她愿意发的内容,一定是代表了自己的审美品位。正是因为喜欢,才愿意自发传播。
这是个循环的,不断裂变的逻辑。因为消费者不论发在朋友圈还是公域,这个内容本身同样也是品牌内容,会被其它消费者看见,不断发生种草→体验→传播→种草……的过程。
自传播的过程也是消费者主动参与到品牌活动中去的过程,她不再是单方面的被迫接收信息的角色了。
而且,每个消费者对于她所在的圈层来说,都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她的圈层里会有一批和她喜好相同的消费者,更容易被种草。
大家应该都有过,在小伙伴朋友圈下方询问产品/品牌的经历,其实就是这个逻辑。
所以,基于我们看见品牌的地方发生了转变,那些更懂年轻人,更懂社交媒体的新兴品牌,才有机会用自传播突破传统渠道的重重包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客户宫豆计、嗨皮儿就分别收获了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的红利。
2、品类和产品功能思维的局限性
竞争加剧,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品类和产品功能利益点。
餐饮行业目前的现状是,满大街的餐饮品牌都在重复表达自己的品类,用语言或是设计,又或者是绞尽脑汁的策划一个细分品类,好像细分之后就和头部品牌三分天下了。然后再标配的加上“现做、现烧、现烤…”的时候,消费者还是看谁都差不多。
消费品行业目前的现状是,拿气泡水来说,逛一趟全家便利店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气泡水都标上了巨大的0糖0卡,或者是加个国潮风的字体。
如何让品牌营销自发传播?进行品牌设定与品牌理念。原本这里其实是“品牌定位”,但因为“定位理论”太过于深入人心,我怕误导读者。另一方面,可能用品牌设定这个词,更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什么是定位,我相信大家多少有所耳闻。但你可以用品牌设定来检验一下你原本的定位够不够整体。 品牌设定其实好比设定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为什么在人格设定这块儿,还会出现“可能有哪几种人设?”。 因为过去的品牌常年就一种人设,但现在的品牌我认为只要基调统一,可以设置的宽泛一些,甚至品牌具有某种反转的设定都可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类比明星,易烊千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样子,但他的内核是没有变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联名来表达人设的丰富性。
语言设定是很多品牌不大在意的,实际上很重要。每个品牌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在苹果官网看到的所有文案,都很“苹果”。这就是苹果想向消费者传递的语言感受,和它独有的“极简”表达方式,因为特点足够鲜明,被很多品牌模仿过,还被卫龙调侃过。
我们最近在做嘻小北品牌升级的时候,也对品牌的语言进行了设定,有一条我印象深刻,因为品牌的人设是比较低调,不太喜欢显山露水的设定,所以我们在品牌的所有文案中设定,不允许出现数字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支撑品牌设定的是品牌理念。
我们在最初建立品牌的时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价值主张? 花西子想传递东方文化和它欣赏的东方美学。于是一系列的品牌内容,都围绕这个理念,不断叠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pinpaicehua2024@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