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之父杰克特劳特早在40年前就提出了“定位”的战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确定市场上能够被客户接受的“品牌定位”,然后以此定位引领内部运营。根据定位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而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企业必须让自己的品牌在客户心中占据有利地位。换句话说,品牌进入客户的脑海不是靠投入大量资金和传播,而是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
这一理论简单易懂,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因此它不仅对学术界的迈克尔波特竞争理论和蓝海战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在商业实践中也被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企业广泛接受。完美的定位是让品牌成为某一品类或特色的代表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谷歌、施乐复印机就是最典型的定位赢家;国内也有很多定位明确的成功企业,如王老吉凉茶、喜之郎果冻、九阳豆奶、格兰仕微波炉、波司登羽绒服等。
杰克特劳特是定位理论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他写了15本书,不断更新、发展、强化定位理论。他喜欢简单明了的公司口号。他反对价格战、品牌延伸和(大多数)并购。他还特别注意品牌名称(和发音)。近日,该杂志资深编辑科恩特地采访了杰克特劳特。在这次采访中,特劳特先生回顾了定位理论的发展,并对该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劳特主张立场鲜明的专家品牌,他认为专家品牌更有利于在客户心目中定位。虽然一些综合品牌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不错,比如三星、LG、松下、海尔等等。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品牌就会变得弱小。原因在于专做单一品类的专家品牌不可避免的崛起。即使在美国,只使用单一品牌的GE也略逊于使用各种专家品牌的联合技术。如果你是一个历史不到100年的品牌,缺乏行业的原创性,你就没有芯片去模仿GE和西门子的单一品牌战略。
关于近几年流行的蓝海战略,特劳特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今天的蓝海明天就会变成红海,只有在头脑中才能有真正的蓝海。他还指出,市场地位决定战略性质。比如早期的百事可乐,在100多家可口可乐公司的红海中,制定了重新定位可口可乐的对抗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百事公司并不急于跳出可口可乐的范畴来制造果汁或其他新产品。也就是说,通过对竞争对手的重新定位,你依然可以在红海大放异彩。如果一个小公司贸然推出蓝海战略,可能会引狼入室,成为别人的“R&D中心”。
在谈到商界对定位策略的误读时,特劳特认为,最大的误读是没有抓住“竞争的场所发生在顾客的头脑中”这一关键点,导致了定位的滥用。定位这个词满天飞,比如价格定位,人群定位,功能定位等等。这些说法属于操作层面,不属于心理层面。最大的错误应用是资本市场或者企业自身的努力强行增长。这通常会导致产品线扩张,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采访最后,特劳特说,我在谈定位的时候,总是尽量做到简单明了,来对抗外界的复杂。我最后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对自己的定位和重新定位策略做太多的研究和思考。说实话,现在的研究已经变成了玩数字魔方的游戏。记住定位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没有事实,只有认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pinpaicehua2024@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